131-2059-9128 / 400-088-5113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摩拜 vs OFO,共享自行车哪家强?

摩拜 vs OFO,共享自行车哪家强?

岸峰:2020-12-16

摩拜 vs OFO,共享自行车哪家强?


      当人们对共享经济的代表UBER、滴滴们开始审美疲劳的时候,互联网界又被两家网约自行车平台摩拜和OFO刷了屏。

4月份在上海推出的摩拜单车,自带网红气质,橙色的轮毂,银色的V型车架,酷炫的外表迅速在上海刮起了橙色风暴。据摩拜数据,运营100天,注册用户达20万,不可谓不火爆。如今,这刮橙色风暴从上海袭卷到了北京。

       相较于“网红”摩拜,立足于校园出行的OFO则显的有些低调。成立于2014年的OFO,由北大的几位学子创办,初衷是解决高校内出行的痛点,OFO单车统一刷成的黄色被学生们戏称为小黄车,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网红摩拜,小黄车OFF,都被称为共享自行车界的UBER,都宣布获得了B轮融资,这场新一轮共享出行的战役中,究竟谁能更胜一筹呢?


“重”摩拜&“轻”OFO

       人红事非多,随着摩拜的走红,一些对摩拜的质疑声也逐渐高涨。质疑的焦点便是摩拜的“重”模式。

摩拜CEO王晓峰说,没有人喜欢重模式,摩拜最初只想做一个共享平台。但是当他们在寻找供应商时,发现没有供应商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。在创始人胡玮炜看来,解决公共自行车的痛点就是“方便、便宜”,频繁维修的成本承受不起。为此,摩拜由一个APP平台转向了自主研发、生产制造的互联网+“重”制造业。摩拜单车的成本看起来令人咋舌,最初一辆摩拜单车的成本在6000元,虽然目前控制到3000元,但是对于公共自行车来说,巨大的投放、运营成本,成为摩拜的重中之重。

       另外一个对摩拜重的吐槽来自于用户体验的“重”。重达25公斤的车身、不可调节的座椅,没有行车导航等不方便的用户体验都让摩拜单车体验倍受诟病。

而相较于摩拜的“重”,出身于校园的OFO则要轻了许多。OFO的车辆来源于二手收购和部分学生捐助,车辆的成本200元左右,相当于一辆摩拜单车成本的十五分之一。

被学生们昵称为“小黄车”的OFO单车与普通自行车在骑行体验上并没什么不同,对于解决高校内出行刚需的学生来说,不存太多用户体验的反感。

开放场景&封闭场景

       对于上班族来说,无桩停车、网上约车确实比市政公用自行车要方便许多。除了方便文艺青年凹造型的酷炫外观,这也许更是摩拜单车一夜爆红的关键因素。

优点反过也可能成为缺点。无桩停车带来的另一面是,车辆的管理和调配的弊病。据摩拜单车的用户反映,经常是在定位的附近找不到车,拟或是3分钟的路程找车可能要花费10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。

对社会投放,令摩拜单车忧心的还有车辆严重损耗的痛。据媒体报道,在上海投放的一万辆摩拜单车损耗高达10%。恶意损坏、丢弃、公车私用,都成为摩拜单车开放场景下所不能承受之痛。

       同样是无桩停车的OFO似乎并不存在这些问题,OFO单车的使用范围限定在校园内。对于校外出行的需求,OFO分单双号两种,单号车仅限在校园内使用,擅自骑出将会被列入单名单;双号车在校内和校外均可骑行,使用双号车需要交付一定数额的押金。虽然,OFO单车要面对频繁修维的成本,但是OFO单车的使用仅对在校师生开放,更方便于管理。而且价值仅200元的单车不足于造成被破坏的危险。

谁更能赢得用户的芳心?

       摩拜还要解决使用频率的问题。据公开资料显示,摩拜单车的使用每次不足半个小时,每辆单车每天的使用率3次左右。按3000元的成本,不计运营成本,一辆摩拜单车需要33个月才能收回成本。

摩拜单车目前开放的城市仅有上海、北京两个城市,总计投放1.55万辆。按着王晓峰的说法,摩拜单车计划在上海投放10万辆,做到每100米就有一辆摩拜单车,就目前的使用率来看,不解决使用率,盲目的投放反而更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将摩拜拖入资本的黑洞。

      虽然摩拜单车创出运营100天注册用户20万的奇迹,但是对比上线一年的OFO的市场表现,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。据OFO提供的数据,截止9月,OFO总订单已经达到900万,注册用户超80万,日订单最高订单20万单。目前OFO已经拓展到全国20座城市,为预计超过300万大学生提供校园出行服务。

      OFO在封闭的校园场景中,宿舍、教学楼、图书馆、食堂,四点一线的循环场景形成潮汐效应,提高OFO的复用率。据OFO透露的数据,OFO单车每天每车的使用率10次以上,如果按一次收费0.5元计算,OFO单车两个月便可收回成本。

      目前OFO在全国近300所高校投放了5.6万辆,OFO给自己定的的目标是日订单达100万,这意味着,如果这个目标达成,OFO将会是天猫、淘宝、美团、饿了么等之后又一家日单量过100万的交易平台。

结语:

       运营四个月的摩拜与上线一年的OFF都宣布获得了B轮融资,从目前的用户数据上来看,OFF似乎更胜一筹,但是市场规模尚未形成,谁也不能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,目前给两家下定论为时尚早。

不过一个事实是,看似蓝海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共享自行车出行方式,事实上竞争已无法避免。据悉摩拜单车已停放在校园门口,而OFF也正在考虑向社会开放。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资本的进入,规模的形成,竞争将日益加剧。

更为重要的是,摩拜、OFO还要防范的是后来者的入侵。相比汽车,自行车领域门槛较低,目前两家企业既没有形成规模,也未能形成技术门槛,意味着随时有新玩家“进场”的可能。700BikeCEO张向东表示,“相信很快会出现类似滴滴、易到、UBER的火拼竞争状态,多家新创业公司杀入,复制共享单车模式,免费……。”


Copyright ©2007-2022 AFdesign.岸峰(上海)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34487号-1 All Rights Reserved.
咨询热线:400-088-5113